保险机器人定制当中的那些坑
2019-01-17 16:53 编辑:鑫风口一站式高端投融资理财平台及理财师平台 微信公众号:鑫风口/xfkoucom
在“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的“8分钟路演”环节,企保科技创始人庞文君发表独立演讲,介绍公司发展思路。
据介绍,企保科技的核心是围绕机器人对于保险知识、保险经验、保险责任的理解能力延展开来的服务,包括客服、销售(文本、语音等形式)、核保核赔等。从险种来看,已经覆盖了国内保费规模超过95%的险种险别,包括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货运、车险、员工福利团险等。此外,可以应用普通话、粤语、英语等语言。
下文即根据其演讲实录整理而成。
在这两天的大会上,很多嘉宾都在提科技,现在保险行业是否受到科技的冲击?假如你的竞争对手用了一些最新的高科技,用了一些机器人,在运营的成本上节省了30%-70%,把这部分成本放到佣金端,多给了一两个点佣金,在市场上有很强吸引力和引流的能力,你怎么办?
当然,大家对于保险机器人也给予了一定的期望,希望新的科技和保险机器人能够去做人类不愿意做的事情、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例如精准地记住、理解几十万各产品的条款,例如在30秒内完成保险产品的条款分析、售前说明等工作。
过去半年中,我们跟120多家保险机构交流、探讨过,整个保险行业在保险机器人方面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希望做什么,痛点在哪里,怎么利用这一技术,在技术方面的人员配备是什么样的,我们看了非常多的实际情况,也遇到了很多坑。今天我主要给大家分享一下常见的坑在哪里,帮助大家以后可以做更好的机器人项目。
第一点是,专注。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技术商,都做 AI和自然语言处理,但问题在于它的成熟度如何,有没有进化能力,今天客户用它只是一个起点,但关键还要看到一年后、三年后它的能力怎么样,是否有持续的进化和成长,而这就要求一定要专注。互联网保险时代,很多技术商进入了保险行业,但同时也有很多因为发现保险太难、水太深而退出的。
第二点是要懂客户的需求。要能够将保险业务上的需求要转化成技术上的需求,保险公司要招聘,它提出的需求是招客服、销售、两核,一年经验等,但是转换为技术上的表达,就是是否有RNN、长短时序、tention、用不用Gan等等。
第三点是减少客户的工作量。例如,让保险公司来梳理问答对、建立知识图谱,这其实是很耗时的一项工作,有的客户真的自己建立一个团队来做问答对,但最多能做几百条、上千条,但这个数据量在AI面前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第四是时效。这个时代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客户不能等你三个月或半年来定制开发,最好是一周就能交付。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经验,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形态。
我们的核心是围绕机器人对于保险知识、保险经验、保险责任的理解能力延展开来的服务,包括客服、销售(文本、语音等形式)、核保核赔等。从险种来看,我们已经覆盖了国内保费规模超过95%的险种险别,包括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货运、车险、员工福利团险等。此外,可以应用普通话、粤语、英语等语言。
关于我们的主要成员,最早是做分形体进化算法的,后来进入保险业,在香港负责整个亚洲区的业务。技术这块是我的大学同学Mike负责,他是香港理工的博士,苏黎世联邦理工的博士后,研究领域主要为最优表达空间、最优语义分类器等,在顶级国际学术期刊上有50多篇的论文,文章在google Scholar上有5400多次的引用。
我们的核心技术包括机器阅读理解、机器对话,语音语义理解、情绪感知和一些更细节的小数据、半监督和最优语义表达空间等。
最后,展望一下未来,我们预计,在未来三年时间内,保险机器人可以实现对保险客服80%以上的替代率。今天是2019年刚开年,也请在座的保险业同仁做一个见证,看看到2022年,我们对保险行业的客服能否实现80%以上的替代,如果做不到,我们对这个行业实现终身免费。
(来源:中国保险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