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行业】“大投行”破土而出 “大资管”蓄势待发
“大投行”破土而出 “大资管”蓄势待发
2016-03-21 15:20:33 来源: 网络 编辑:鑫风口
“大投行”是战略重构的重头戏
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机构,基本功能在于链接资本需求和资本供给,通过专业服务,降低社会摩擦成本,从而优化乃至引导资源配置,提升社会融资效率。资金需求方主要是政府、企业以及高净值个人客户,其中企业是核心,尤其是上市企业。证券公司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提供或者创设相应的金融产品,依靠资本市场和自身的资金渠道,帮助客户筹集资金。在这个过程中证券公司还要进行大量的金融产品设计,打造广泛深厚的资金渠道网络,否则很难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规模越来越大、时效要求越来越高的资金需求。
因此,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就引申出了证券公司的两大基本业务体系,一是投资银行,重在服务资本需求端客户;二是资产管理,重在服务资本供给端客户,为其提供托管、投资、咨询、基金管理等全方位的资产管理服务。而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则是为上述两大功能提供交易便利。除此之外,证券公司以其自有资金开展的自营投资、直接投资和另类投资等,虽然自成一体,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也逐渐向“客户中心”业务策略转向,在获得一定风险收益的同时,重在撮合交易达成、完成客户服务、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的更高效对接。总的来说,证券公司的基本社会功能就是“资本中介”,而“资本中介”的核心支柱即是“投资银行+资产管理”。
要建设“大投行”的业务体系就一定要打破原来的小团队模式,实现客户信息在内部充分有序共享,客户覆盖要持续系统,客户维护要深入。在一个综合的服务体系里,当客户有业务需求时,我们就能快速反应,由相应的专业团队匹配上,改变过去以单一项目为中心,争取第一时间响应同一客户的不同需求。
人员配置上,我们需要把团队进行专业化分工,专门组建一批业务能力强、有长期实践经验、知识面广、复合型人才作为市场开拓者,由他们来具体负责维护客户,提供咨询建议,挖掘客户需求,并及时对接内部各专业团队和公司整体资源,根据客户具体业务需求,做出及时反馈,由公司统一调配资源,共同为客户会诊,提出具体可执行的方案。
大投行的构建重在专业化分工、统一管理,即统一立项、统一质控、统一中后台、统一协同制度。
投行的竞争能力体现在提出专业可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解决方案的沟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客户和投资者信任,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整合能力,才能调和各种不同意见,引导各方朝一个既定方向去努力;另一方面要有广泛而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方案解决能力,能够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管是哪方面能力,我们都着重强调“专业化”。
证券公司投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于对客户的服务态度、服务能力、客户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整个市场对你的信任度。
建立“大资管”综合服务平台
资金的提供方引申出来的业务体系就是资产管理。券商要对接上资金提供方,并对资金属性进行分类,譬如有投资者把资金做长期的价值投资,有的却是短期的流动性管理。我们券商资管就是要通过合法合规的形式,把各路资金导引过来,形成大量的专业化管理的产品,最终为终端资金需求方提供资本服务,并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是企业做不到的,这是券商应该承担的功能。
资本市场应“中性”监管
供给侧改革很重要的命题在于资源调配,而资源调配涉及到到底是用行政化手段还是市场化手段更好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市场化手段的核心是要素市场,而要素市场的核心在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动员的是有长期风险承受能力的资金,也就是资本金,是真正的风险性资金。十八大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甚至还提到国债收益率曲线,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说明国家高层对长期资金配置的重视。
供给侧改革同时要重视制度层面的改革,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激发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敢于配置资源。企业家是社会生产资源的组织者,也是直接的风险承担者。我们应该给企业家创造明确、清晰的规则制度,提升安全感,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审批成本,真正形成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