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销售端风控形同虚设:风险测评不合格就重填
银行理财销售端风控形同虚设:风险测评不合格就重填
2016-04-26 11:00:36 来源: 网络 编辑:鑫风口
作为理财产品销售的第一道风控——风险测评疑似已经“失守”。
在银行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知道,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前需在相应银行网点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超过一年未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或发生可能影响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情况的客户,再次购买理财产品时,也应当在银行网点或其网上银行完成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评估结果应当由客户签名确认;未进行评估,商业银行不得再次向其销售理财产品。
然而,看起来规范严谨的风险评估程序,在实际操作中却太过随意。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虽然客户只能按照评估结果去购买相应的理财产品,但是客户却可以随意更改评估报告。在部分银行网点,风险测试试题甚至不需要投资者本人仔细阅读并作答,而是由客户经理指导选择合适的选项即可。
银行风险测评走过场
目前,各家银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流程基本没什么差别,除开立账户、申购产品资金5万元起步外,首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均需要到网点柜台进行风险评估测试。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在客户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前在银行网点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依据至少应当包括客户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的、收益预期、风险偏好、流动性要求、风险认识以及风险损失承受程度等。同时,根据理财产品风险评级、潜在客户群的风险承受能力评级,为理财产品设置适当的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并体验其风险测评环节发现,银行的风险评估测试,基本为走过场。
在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地区网点,该行的客户经理询问本报记者投资需求后,推荐了一款理财产品。在得知本报记者是首次购买时,客户经理提出需要在柜台做一份风险评估测试,并告知,“您选择的这款理财产品属于平衡型产品,在柜台做测试时除了年龄按照实际填写,其他所有题目都不要选择‘A’,尽量少选‘B’,否则可能因为评级不合格而不能购买。”
该行的风险评估共计12题,本报记者读题和做题,花了近10分钟,评估结果为“稳健”。看到这样的结果,客户经理坦言:“这个结果不能购买此款产品,需要重新测试并更改一些题目的选项才可以。”
在《证券日报》记者暗访的银行网点中,绝大多数银行的工作人员都告诉本报记者“风险评级不合格了就改答案重新做一遍”。
风险评估本是一道严格的风控流程,然而,有的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销售,主动要求客户多次进行风险评估测试,以达到可以购买更高风险级别理财产品的客户评级。
事实上,除了多次做测试外,个别银行的客户经理在投资者第一次做测试时就在一旁指导“合适”的选项,甚至直接替客户进行测评,并且不进行足够的风险警示。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某银行网点,本报记者采访到一位首次在该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中年女士。她表示,“刚刚客户经理也要求我进行风险测评,但看我不想做,客户经理表示这只是一个形式,就替我做了操作。”